巖土知識五則
巖土知識五則
一、高層建筑地基勘探點如何布置?
1、勘探點間距宜為15~35m;當地層變化特別復雜時,宜適當加密;
2、單幢高層建筑的勘探點不應少于5個,其中控制性勘探點不應少于2個;
3、勘探點宜沿建筑物周邊布置,并宜在角點和中心點布置勘探點,在層數或荷載變化較大的位置宜適當增加勘探點;
4、當箱形或筏形基礎下采用承載力很大的大直徑樁、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時,宜在每個樁位布置一個勘探點。
二、軟土勘察的主要內容
1.軟土地區(qū)勘察宜采用鉆探取樣與靜力觸探結合的手段??碧近c布置應根據土的成因類型和地基復雜程度確定。當土層變化較大或有暗埋的塘、浜、溝、坑、穴時應予加密。
2.原位測試。軟土原位測試宜采用靜力觸探試驗、旁壓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扁鏟側脹試驗和螺旋板載荷試驗。軟土取樣應采用薄壁取土器,其規(guī)格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
3.軟土的力學參數宜采用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結合當地經驗確定。有條件時,可根據堆載試驗,原型監(jiān)測反分析確定??辜魪姸戎笜耸覂纫瞬捎萌S試驗。原位測試宜采用十字板剪切試驗。壓縮系數、先期固結壓、壓縮指數、回彈指數、固結系數可分別采用常規(guī)固結試驗、高壓固結試驗等方法確定。
三、填土的勘察評價要點
1.填土勘察應包括下的內容:①搜集資料,調查地形和地物的變遷,填土的來源、堆積年限和堆積方式;②查明填土的分布、厚度、物質成分、顆粒級配、均勻性、密實性、壓縮性和濕陷性;③判定地下水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2.填土勘察應在一般土勘察規(guī)定的基礎上加密勘探點,確定暗埋的塘、浜、坑的范圍。勘探孔的深度應穿透填土層。
3.勘探方法應根據填土性質確定。對由粉土或粘性土組成的素填土,可采用鉆探取樣、輕型鉆具與原位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對含較多粗粒成分的素填土和雜填土宜采用動力觸探、鉆探、并應有一定數量的探井。
4.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標宜采用的測試方法有:①填土的均勻性和密實度宜采用觸探法,并輔以室內試驗;②填土的壓縮性、濕陷性宜采用室內固結試驗或現場載荷試驗;③雜填土的密度試驗宜采用大容積法;④對壓實填土,在壓實前應測定填料的最優(yōu)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壓實后應測定其干密度,計算壓實系數。
四、濕陷性黃土的勘察要點
1.在濕陷性黃土場地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時應查明下列內容,并結合建筑物特點和設計要求,對場地和地基做出評價,對地基處理措施提出建議。①黃土地層的時代、成因;②濕陷性黃土的厚度;③濕陷系數、自重濕陷系數和濕陷起始壓力隨深度的變化;④場地濕陷類型和地基濕陷等級的平面分布;⑤變形參數和承載力;⑥地下水等環(huán)境水的變化趨勢;⑦其他工程地質條件。
2.勘察階段可分為場址選擇或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勘察成果應符合各相應設計階段的要求。對場地面積不大,地質條件簡單的地區(qū)可簡化勘察階段。對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必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或專門勘察。
3.采取不擾動土樣,必須保持其天然的濕度、密度和結構,并符合級土樣質量的要求。在探井中取樣,豎向間距宜為1米,土樣直徑不宜小于120mm;在鉆孔中取樣,應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避免擾動。取土勘探點中,應有足夠數量的探井,其數量應為勘探點總數的1/3~/2,并不宜少于3個。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濕陷性黃土層。
4.勘探點使用完畢后,應立即用原土分層回填夯實,并不宜小于該場地天然黃土的密度。
5.場址選擇或可行性勘察階段應對擬建場地的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做出初步評價。進行的工作有收集資料、現場調查,當已有資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進行必要的工程地質測繪、勘探和試驗等工作。
6.初步勘察階段應查明場地濕陷類型,為確定建筑物總平面圖的合理布置提供依據,對地基基礎方案、不良地質現象和地質環(huán)境的防治提供參數和建議。進行的工作有:初步查明場地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場地濕陷類型、地基濕陷等級、不良地質現象及其影響,并對場地穩(wěn)定性做出初步評價。
五、合土的勘察應要求
1.查明地形和地貌特征,混合土的成因,分布,下臥土層或基巖的埋藏條件;
2.查明混合土的組成,均勻性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變化規(guī)律;
3.勘探點的間距和勘探孔的深度除應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外,尚應適當加密加深;
4.應有一定數量的探井,并應采取大體積土試樣進行顆粒分析和物理力學性質測定;
5.對粗粒混合土宜采用動力觸探試驗,并應有一定數量的鉆孔或探井檢驗;
6.現場載荷試驗的承壓板直徑和現場直剪試驗的剪切面直徑都應大于試驗土層最大粒徑的5倍,載荷試驗的承壓板面積不應小于0.5㎡,直剪試驗的剪切面面積不宜小于0.25㎡。
以上就是100唯爾(100vr.com)小編為您介紹的關于巖土知識的知識技巧了,學習以上的巖土知識五則知識,對于巖土知識的幫助都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新手學習地質勘察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使用100唯爾還有什么問題可以點擊右側人工服務,我們會有專業(yè)的人士來為您解答。
本站在轉載文章時均注明來源出處,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未用于商業(yè)用途。如因本站的文章、圖片等在內容、版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或異議,請與本站聯系(電話:0592-5551325,郵箱:help@onesoft.com.cn),本站將作妥善處理。
巖土知識課程推薦
地質勘察熱門資料
地質勘察技術文檔
推薦閱讀
